大別山是一座山峰眾多、覆蓋面積廣、景色宏偉的自然景觀,它有著茂密的樹林,高聳入云的山峰,和隨四季而變化的生態景色。但真正讓大別山充滿人文與歷史氣息的,還得是大別山區的精神與那史詩般的革命歲月。
從 1921 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到 1949 年新中國成立,大別山區的革命老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鍛造了“堅守信念、胸懷全局、團結奮進、勇當前鋒”的偉大革命精神,使五星紅旗飄揚在中國的每一片藍天下。大別山精神正如巍巍群山中點燃的火種,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,使我們邁向天下大同的腳步堅定而執著。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,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大別山區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、李克強總理多次到河南考察并深入調查研究。一百年來,大別山精神,具有豐富的內涵,"信念堅定,顧全大局,團結協作,銳意進取"可以對其形象概括,在時代長河中歷久彌新,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一顆閃亮明珠。

在革命戰爭年代,大別山區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,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建了新中國。在和平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時期,大別山區域人民把自己辛勤勞動所得用于發展生產,脫貧致富,建設美好家園。從1949-1978年間的歷次政治運動中可以看出,大別山的人民群眾表現出堅強意志,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不畏犧牲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操,是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卓絕奮斗進程中的最生動的見證。從1978年到現在,我國已經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。
我們把這些紅色地標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,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歷史、銘記歷史。大別山作為黨領導人民群眾艱苦卓絕斗爭的見證,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文化內涵。以中國共產黨大別山精神為核心,深入挖掘大別山紅色地標背后的人文故事、英雄事跡與革命精神。

偉大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,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推進的強大精神動力。中國革命的偉大成就,離不開大別山革命精神。習近平總書記曾講:“要結合時代要求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意識為源頭的大別山精神”“弘揚和踐行當代大別山紅色文化”。要大力傳播和弘揚以大別山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為主體形成的、符合時代特征、體現民族特點、彰顯個性風采的大別山紅色文化,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落地生根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文化動力。新時代推進老區精神深入研究傳承與貫徹落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